(2025.6)
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喀什医院)始建于1934年,由驻军医院改编而成,是新疆最早建立的西医医院之一,原为新疆省立第三医院,2018年挂牌成为中山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即“中山大学附属喀什医院”,2025年成为“中山大学国际眼科医学中心新疆分中心“,现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急救、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保健于一体的全疆规模最大的综合三级甲等医院之一。经过90年的历史积淀,医院已发展成为占地面积1152.57亩、建筑面积32.71万平方米的医院,是全国占地面积最大三甲医院,现有开放床位3000张,位居全疆首位。医院拥有中心院区、疏附广州新城院区、疏附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东城院区(妇女儿童疾病救治中心)四个院区和喀什·广东科学技术研究院,“一体两翼 一院四区 一科研院”的发展格局已全面铺开。医院先后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确定为“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改善医疗服务活动表现突出单位”“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自治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基层党组织(喀什地区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临时党支部)”。2024年,中山大学援疆医疗队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医院荣获“卫生健康思想政治工作标杆单位”,2025年,医院被授予“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等称号。
广东省委省政府、广东援疆前方指挥部高度重视医疗援疆工作,不断加大援助力度,拨付近3.8亿元用于医院发展。近2年通过“刚性+柔性+增派+援疆研究生”方式协调中山大学附属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省直属医疗机构(省人民医院、省中医院、省妇幼保健院等)共29家大型三甲医院252名(其中刚性专家63名,柔性专家48名,增派专家15名,援疆研究生126名)专家到医院援助,由中山大学派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担任医疗队队长和医院院长(张琪、林天歆、吴小剑、肖非),使广东医疗援疆规模和质量在19个援疆省市中居于领先地位。近年来,由中山大学领衔的广东医疗援疆通过援派院长、增派干部、以院包科、以院包学科群、导师带徒、建设专科联盟、特派硕博士轮转学习、研究生定向培养(新疆喀什地区医学硕士专项计划)、“广东名医进疆工程”等“集成式”“造血式”帮扶手段,助推医院向国内百强医院和“一带一路”国际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目标迈进。
在广东医疗援疆的大力帮扶下,医院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攀升。2024年,医院门、急诊133.1万人次,出院病人12.11万人次,手术3.25万例,转诊率降至0.21%。医院在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连续三年为B++,全国排名位于前20%-35%区间,综合排名连续五年呈上升趋势,综合实力稳居全疆第三、地州第一。医院医疗设施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配有3.0T核磁、全飞秒屈光手术治疗机、移动车载CT、进口直线加速器、双源CT、眼科手术车、大孔径CT、PET-CT、回旋加速器等高精尖设备。2024年7月,医院通过广东援疆引进5G远程手术机器人(腹腔内窥镜手术系统),已完成机器人手术26台,现正筹备南疆5G远程手术机器人培训基地。
医院人才结构持续优化,现有职工420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以上专业技术人员146人,副高职称专业技术人员280人,中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1176人,博士研究生8人,硕士研究生318人。借助广东援疆力量,医院建立和畅通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机制体制与“绿色通道”,推进建设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深度融合“天山英才”与“珠江学者”“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合作工作室创新团队,成功培育了24支80人的本土创新研究团队,并招收14名博士后,首创“高层次科技人才驿站”模式,形成了掌握核心竞争力、具有学术话语权和学科发展先进方向的粤喀“四方阵”高层次人才梯队。医院现有156人在国家级委员会任职、360人在自治区级委员会任职、119人在地区级委员会任职。
医院学科种类齐全,特色专科突出,在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疑难重症病抢救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居新疆领先水平,部分学科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医院开设60个临床科室、17个医技科室,26个行政职能科室;4个专科入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14个自治区级临床重点专科和11个自治区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近年来,医院科研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2023-2024年新增2个自治区级科研平台和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分站:自治区人工智能影像辅助诊断重点实验室、新疆干细胞与特殊高原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医湿症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分站。医院还拥有自治区首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结核病)等平台,是国家呼吸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国家感染性疾病(结核病)临床研究中心分中心、转化医学与新药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分中心和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GCP),是疆内首家拥有国家临床试验资质的地州级综合医院。2013年,南疆首个医学博士后工作站落户我院,并五年被评为自治区优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24年获批国家级新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2-2024年,医院共获得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09项(包括院级项目、横向课题),其中国家级项目19项,省级科研项目262项。获得科研经费8048.15万元,医院科研经费投入约13081万元。获得各级科研奖励共57项,2024年,医院国家级社会团体奖励实现“0”的突破,获全疆地州级医院首个国家级社会团体奖-华夏医学科技奖(青年医学科技奖),获自治区科学技术奖4项,新疆医学科技奖3项(一等奖1项)等多项科研奖励;发表论文3181篇,其中SCI论文141篇,专利166项;共计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运用示范项目36项,将科研相关成果技术辐射基层医院,带动基层医院医疗技术水平整体提升。
医院建成了全国首批、南疆首家的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在“院包基地”的援疆帮扶下,不断强化住培基地建设,基地规模由成立之初的7个专业扩至20个专业基地,培训质量稳步提升。医院还先后获批自治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国家教育部与卫生健康委联合设立的“大思政课”抗疫专题实践教学基地、自治区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等。2024年5月医院获批临床类别和口腔类别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基地。医院临床教学水平不断提高,2024年度结业理论考核成绩再创新高,总体通过率达到82.68%,创历史最好成绩。
医院已初步建成覆盖广泛、运转高效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自2016年起,医院持续推进5G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已形成上接30所全国知名医院,下接喀什地区12县(市)医院、187所乡镇卫生院,兵团农三师医院及其各团场医院,20余家民营医院,以及克州2所县医院、10所乡镇卫生院的远程网络体系。自2019年起,广东省科技厅设立农村科技特派员项目,鼓励援疆专家在喀发挥科技优势,向县乡推广医疗新技术,目前医院已推广180项,让偏远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广东专家的“面对面”诊疗,解决了喀什地区看病远、看专家难的问题。
医院积极拓展国际医疗合作,持续提升对外交流与服务能力。2018年5月,我院成为全国首批加入上合组织国际医疗联盟的成员,并与巴基斯坦吉尔吉特省吉巴地区中心医院签订了《友好合作备忘录》。2023-2024年,医院进一步深化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接收2名巴基斯坦医生来院进修,院领导带领专家团队赴巴基斯坦开展手术帮扶和带教,与吉尔吉斯坦共和国多家医疗机构签订《友好合作备忘录》等。2024年医院成功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全科医生培训班及全科专业住培师资培训班,累计为吉尔吉斯斯坦培训7名医生,为国际医疗中心建设奠定基础。
今后,医院将按照“办精品三甲医院,创疆内一流名院,建中亚医疗中心”的发展愿景,以建设好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实现“双百”医院为发展目标,立足南疆、辐射全疆、服务“一带一路”,力争把医院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性国际医疗服务中心,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喀什医院)“一体两翼 一院四区 一科研院”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