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是我国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但也是为数不多病因明确且可有效预防的癌症。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的主要原因。从HPV感染进展到宫颈癌可能需要8-10年,因此,通过落实三级预防策略,完全有机会将宫颈癌“扼杀在摇篮中”。

宫颈癌有哪些典型症状呢?
宫颈癌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易被忽略。然而,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出现以下表现:
1.异常阴道出血:如性生活后出血、月经间期出血或绝经后出血。
2.异常阴道分泌物:如分泌物增多、带有血丝或异味。
3.下腹疼痛、排尿困难、体重下降等。
宫颈癌的病因是什么呢?

90%以上宫颈癌由高危型HPV病毒持续感染引起。目前发现HPV有200多个亚型,根据致癌风险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
高危型HPV共有14种,其中与宫颈癌最密切的是16型和18型。HPV就像感冒病毒一样常见,80%女性一生中可能感染HPV,多数会被免疫力自动清除而不致病,只有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才可能导致宫颈癌前病变或宫颈癌。
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多个性伴侣、过早开始性生活(<16岁)、多产、性传播疾病、免疫功能低下或抑制、吸烟、口服避孕药和营养不良等。
如何预防宫颈癌呢?
一级预防
健康教育+接种HPV疫苗

健康教育:包括避免过早开始性生活、推迟首产时间、做好性生活的保护以及提高免疫力等等。
及早接种HPV疫苗:可以有效阻断HPV感染。HPV疫苗:二价(防16/18型)、四价(+防6/11型)、九价(防9种高危型),越早打效果越好(9-45岁均可)。
关键点:有性生活也能打!打完仍需定期筛查。
二级预防
规范筛查,及时发现,治疗癌前病变

规范的宫颈癌筛查,即使已经接种HPV疫苗,也要定期筛查,包括TCT和HPV检查,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
25岁以上或者有性生活3年以上必做:
TCT(宫颈细胞学检查):查细胞是否病变。
HPV检测:查是否感染高危病毒。
频率:
25-29岁:每3-5年1次TCT。
30-65岁:每3-5年TCT+HPV联合筛查。
65岁后:若既往筛查3次阴性可停止筛查。
癌前病变≠癌:发现CIN1-3级病变(癌前病变)可通过LEEP刀、锥切等微创手术治愈。
三级预防
根据临床分期开展适宜的治疗
对明确诊断宫颈癌的患者进行积极治疗。宫颈癌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根据肿瘤分期、患者及家属的意愿,医生会推荐合适的治疗方案。早期宫颈癌:手术或放疗治愈率超90%。即便是中晚期宫颈癌,也可通过积极治疗来延长寿命、改善生活质量。
日常防癌小贴士
1.安全性行为:全程使用避孕套(降低70%HPV传播风险)。
2.戒烟:吸烟者宫颈癌风险翻倍。
3.增强免疫力:均衡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
4.男性也需警惕:HPV可导致男性阴茎癌、肛门癌,接种疫苗保护双方。
就医指南
关注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
↓
点击【掌上医院】
↓
【预约挂号】
↓
【中心院区阴道镜门诊】
↓
挂号成功按预约时间来院就诊即可
咨询热线
0998-2813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