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讲堂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讲堂 > 正文

健康科普丨关注矮小症 守护孩子成长“高度”

文章时间:2025/07/22 17:22:56 来源: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身高往往是家长们极为关注的一个指标。医院儿科门诊,常常能看到忧心忡忡的家长带着孩子前来咨询身高问题。矮小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儿童生长发育障碍性疾病。

一般是指在相似生活环境下,同种族、同性别和年龄的个体,其身高低于正常人群平均身高2个标准差(-2SD),或者低于第3百分位数(-1.88SD)。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您发现自己的孩子身高明显低于同龄儿童,而且每年身高增长的幅度不足5厘米,那就要警惕矮小症的可能。


01

及早干预:抓住生长的黄金窗口

小韩(化名)是个可爱的9岁3月女孩,2023 年1月首次住院,那时的她身高123.5cm,体重23公斤,骨龄检测显示仅相当于6-7岁儿童水平,存在明显发育延迟,被确诊为矮小症。

相关检查提示因生长激素缺乏引起,医生团队立即启动生长激素替代治疗,初始剂量为3.0单位,并制定了严密的监测计划。

骨龄滞后虽为治疗争取了时间窗口,但身高与年龄差距过大提示需快速干预。

生长激素治疗越早启动,对身高的改善潜力越大。大家都暗暗下定决心,要尽最大的努力帮助她健康成长。

02

动态调整:治疗中的精细化管理

治疗并非一成不变。随着小韩身高稳步增长(治疗半年达127.7厘米),医生在随访中发现早期青春期迹象(乳头发育)。

通过复查骨龄与激素水平,团队果断将剂量从3.0单位上调至3.3单位,既控制性发育进程,又持续推动线性生长。此后,剂量根据生长速度与生化指标(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动态调整:

2024年02月:剂量增至3.7单位(身高131.7厘米)

2024年05月:上调至4.5单位(身高133.3厘米)

2024年11月:调整至5.0单位(身高137.5厘米)

03

18厘米的蜕变:坚持的力量

治疗两年间,小韩身高从123.5厘米增长至141.5厘米,累计增高18厘米(截至2025年5月),更可贵的是:

骨龄进展得到有效控制;

除初期乳头发育外,性激素水平控制可,未出现显著性早熟特征;

肝肾功能、代谢指标始终保持正常范围。

04

给矮小症患儿家长的建议

早发现:定期绘制生长曲线,若身高低于同性别、同年龄儿童3百分位或年增长<5厘米,需尽早就诊;

规范评估:骨龄片、激素检测、遗传筛查缺一不可;

坚持随访:治疗需持续至骨骺闭合,每3-6个月复查评估疗效与安全性;

关注整体健康:保证均衡营养、充足睡眠与合理运动,为生长提供基础支持。

矮小症可防可治,但科学管理是核心。我院儿内二科门诊通过“精准评估-个体化用药-多指标监控”体系,已帮助数百名儿童实现追赶生长。若您发现孩子身高异常,请及时咨询专业医师,成长的每一厘米,都值得全力以赴。

上一条:健康科普丨宝宝头总是歪?早期发现是关键

下一条:健康科普丨如何预防宫颈癌 每个女性都该知道的“防癌攻略”